在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,第一次跟女朋友分手的那個月,我把自己鎖在一間小書店的角落裡。窗外的雨像是被時間撕成碎片,滴落在店裡的舊書頁面。那天,我拿出手機,隨手點進了「九型人格」的測驗。當時我只想找點東西分…
在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,第一次跟女朋友分手的那個月,我把自己鎖在一間小書店的角落裡。窗外的雨像是被時間撕成碎片,滴落在店裡的舊書頁面。那天,我拿出手機,隨手點進了「九型人格」的測驗。當時我只想找點東西分散注意力,卻意外地被這份測驗深深吸引。
測驗的問題很簡單,像是「你在面對壓力時會先想什麼?」「你最怕失去什麼?」答案之後,系統給我一個數字,最終顯示我是「型八」——一個有著強烈掌控欲、熱情、但又害怕被弱化的人。那句話像是被點燃的火柴,照亮了我心底的黑暗角落。那天,我的手指在手機螢幕上輕觸,彷彿在與自己對話。
回到家,我把測驗結果貼在冰箱上,像貼紙一樣。隔天,我在公司心理測試日裡,和同事們一起做了一個小小的自我探索。那個午休,我的同事小楠把她的結果說給我聽,她是「型九」——平和、避免衝突、但有時會被忽略。她說:「我知道自己很容易被人忽視,卻又不願意表達自己的需求。」我聽得心跳加速,因為這正是我自己在關係中最怕的那種被忽略的感覺。
之後,我決定把這份測驗結果帶進日常生活。週末,我和女友約在一家小咖啡館,桌子邊的窗外是霓虹閃爍的街道。她說:「你最近好像心情不太好,想聊聊嗎?」我把手機拿出來,顯示「型八」的結果。她看著我,眼神裡閃過一絲驚訝。她說:「你這樣說,我真的很驚訝,因為我以為你一直都很溫柔。」
我告訴她:「其實我一直在掙扎,想控制一切,卻也害怕被人看成弱者。」她聽完,沉默了好一會兒,然後說:「我知道你一直很堅強,但我也想看到你更柔軟的一面。」那句話像是一把小小的鑰匙,打開了我心中被鎖住的門。
從那天起,我開始在日常對話中嘗試說出自己的需求,而不是一味迎合對方。一次,我和她一起去參加朋友的婚禮,婚禮上有個傳統的「手相占卜」攤位。兩人走進去,店主笑著說:「你們想試試看嗎?」我說:「我想知道我們的關係會不會被某些外在因素影響。」她點頭,兩人各自把手伸進透明的玻璃盒子。店主輕輕敲擊手掌,說:「你們的手相顯示,彼此的能量相互影響,但也需要彼此的支持。」我聽到這句話,心裡一陣暖流。那一刻,我覺得自己不再是「型八」的孤獨戰士,而是能夠在關係中尋找共鳴的人。
在工作上,我也開始用九型人格去理解同事。我的同事小明是「型五」,他總是沉默寡言,專注於工作。以前我會覺得他疏離,現在我知道他需要的是空間與時間來思考。於是,我開始在會議前先跟他聊聊,讓他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。這樣的改變不僅提升了團隊的效率,也讓我學會了尊重不同的需求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我的生活像是被一層柔軟的薄霧覆蓋。當我回想起最初那段痛苦的分手,我發現那不是失敗,而是一個重塑自己的機會。九型人格測驗像是一面鏡子,讓我看見自己內在的恐懼、渴望與潛能。它並沒有給我答案,而是給了我一個框架,讓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互動。
我開始在日記裡寫下每一次與親密關係的互動,記錄下自己的情緒變化與對話。當我寫到「我感到被忽略」時,我會提醒自己「型八」的傾向,並嘗試用更溫柔的語氣說出需求。當我看到「型九」的同事在會議中不敢發言,我會主動邀請他分享,讓他感受到被重視。
有一次,我在公司舉辦的心理健康講座中,分享了自己的九型人格旅程。聽眾中有個年輕女孩,她在講座結束後走到我身邊,說:「我也在找自己,想知道自己的性格類型。」我把手機遞給她,讓她點進測驗。她的結果是「型六」——忠誠、擔憂、但也需要安全感。她說:「我一直在尋找安全感,但又怕被人利用。」我告訴她:「你可以把安全感視為一座橋樑,讓你在關係中保持平衡。」她點點頭,眼中閃著光芒。那一刻,我覺得自己像是把一盞燈點亮,照亮了別人的道路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我學會了把九型人格視為一種工具,而非標籤。它幫助我在親密關係中保持真實,也讓我能夠更敏感地感知對方的情緒。這種敏感並不是脆弱,而是一種力量,讓我能夠在關係中找到共鳴與支持。
最後,我想說,九型人格測驗並不是要把人限定在某個框架裡,而是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與他人。當我回望那段痛苦的分手,我不再抱怨,而是感謝那份痛苦,它讓我走進了自我探索的旅程。如今,我和女友的關係更加穩定,我們能夠在彼此的世界裡找到平衡,也能在對方的需求中尋找共鳴。九型人格測驗成了我與親密關係之間的橋樑,讓我在這條路上走得更自信、更有方向。
感悟
- 自我認識: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,能幫助我們在關係中保持真實與尊重。
- 情緒管理:知道自己的情緒觸發點,能更好地調整反應,避免衝突。
- 共鳴與支持:在關係中,了解對方的類型,能提供更合適的支持與理解。
- 成長的旅程:九型人格不是結局,而是自我探索的起點,讓我們在關係中不斷成長。
這份測驗的結果,像是一本翻不完的書,裡面藏著無盡的可能。只要願意閱讀,願意面對自己與他人,我們就能在親密關係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光。
圖片來源: Dominic Chasse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