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十七歲的那個夏天,我第一次拿到那副被稱為「OH 卡」的卡牌。它不大,像一副普通的撲克牌,卻有著不尋常的圖案:星光、河流、古老符號,還有一張寫著「未知」的牌。老師說它能「揭露你內在的聲音」,我只想把…

在我十七歲的那個夏天,我第一次拿到那副被稱為「OH 卡」的卡牌。它不大,像一副普通的撲克牌,卻有著不尋常的圖案:星光、河流、古老符號,還有一張寫著「未知」的牌。老師說它能「揭露你內在的聲音」,我只想把它藏在書包裡,等到真正需要時再拿出來。

那天午後,我和三個好友在市中心的咖啡廳裡聚會。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在木桌上,咖啡的香氣混合著淡淡的烘焙味,空氣中彷彿有一股暖意。我的好朋友阿翔突然說:「聽說你最近心情不太好,想不想試試卡牌占卜?」他手裡拿著一張紙條,寫著「心情」兩字。雖然我不太相信這種東西,但那一刻,我的好奇心被點燃,於是我把「OH 卡」從口袋裡拿了出來,輕輕翻開。

「先把卡洗一下,讓它自由流動。」阿翔說。於是我把卡牌倒在桌上,輕輕敲擊,聽著卡牌在桌面上輕微的撞擊聲。那一聲聲像是大地的呼吸,我的心跳也跟著節奏加速。然後,我閉上眼睛,想像自己走在一條被星光照亮的道路上,心裡有一股莫名的緊張感。最後,我隨手抽了一張。

抽到的是「星辰之河」——一張圖案上畫著一條閃耀的河流,河水中倒映著星光。阿翔笑著說:「這代表你內心深處有一股強大的力量,正等待被釋放。」我心中忽然湧起一陣暖意,像是有人在告訴我,自己的潛能還沒有被完全挖掘。那天晚上,我躺在床上,回想起抽到的那張卡,心裡開始浮現出一個念頭:或許我需要學會聆聽自己的內在聲音,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肯定。

接下來的幾個月,我把「OH 卡」當作一種自我探索的工具。每當我遇到困惑,或是心裡有一個不安的聲音,我就會抽一張卡,嘗試從圖案中尋找答案。一次,我在學校的心理輔導室裡,老師建議我做一個簡單的性格測評。那天,我把「OH 卡」放在桌上,輕輕搖晃,最後抽到了一張叫「鏡面」的卡。圖案是一面鏡子,鏡中映出一個人正面對自己的影子。老師說:「這張卡提醒你,真正的自我往往藏在你不願直視的角落。」那句話像一道光,照進了我心裡的黑暗角落。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,試著去面對那些被我忽略的情緒。

有一次,我和同事們一起參加公司舉辦的團隊建設活動。活動中,主管安排了一個簡短的測評,讓大家抽卡,並分享卡牌所帶來的啟示。我的手在桌上抖動,最終抽到的是「風之旅」——一張描繪風箏在風中自由飛舞的卡。風箏的線索被風撕扯,卻仍保持著方向。我的同事說:「這代表你在工作中需要保持彈性,才能適應變化。」我靜靜聽著,心裡突然明白,自己一直以為堅持自己的計畫是最重要的,但其實適應與變通才是關鍵。

在一次朋友聚會上,我們玩了一個叫「手相比手相」的遊戲。大家各自把手掌對著桌面,並試著解讀對方的手相。當我看到朋友阿翔的手掌時,卻不自覺地注意到他的手背上有一條細長的線,像是河流一樣蜿蜒。那一刻,我想起了「星辰之河」的卡,心裡有種莫名的連結。阿翔笑著說:「你看,我的手背也像一條河流,代表我也在尋找自己的方向。」我們一起談論起「河流」的意義,並分享各自對未來的期盼。那個晚上,我學會了從別人的故事中尋找共鳴,並將它們回饋到自己的內在。

有一天,我在家裡的書桌前,抽到了一張「黑夜星辰」的卡。圖案是一片漆黑的夜空,星星被雲層遮住,卻仍有微弱的光芒閃爍。那一刻,我的心裡湧起一股恐懼,彷彿自己正站在一個未知的深夜裡。這張卡讓我想起了自己在職場上的焦慮:每當遇到未知的挑戰,我就會不自覺地感到恐懼。於是我決定把這份恐懼寫下來,並試著把它拆解成小步驟。這個過程像是把整片黑夜拆成一顆顆星星,逐一照亮。

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發現「OH 卡」不再是單純的占卜工具,而是成為了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內心深處的聲音。每一次抽卡,都是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機會。當我抽到「星辰之河」時,我會想起自己的潛能;抽到「鏡面」時,我會面對自己的陰影;抽到「風之旅」時,我會學會適應;抽到「黑夜星辰」時,我會勇敢面對恐懼。這些卡牌像是潛意識的信使,提醒我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。

最終,我把這些經歷寫成了日記,並在每一頁上貼上對應的卡牌圖案。每當我翻到那一頁,我都能感受到那份與自己對話的溫度。這些卡牌不僅是記錄,更是提醒:無論外界多麼喧囂,內心的聲音永遠不會消失。它們教會我,真正的勇氣不是不害怕,而是願意在恐懼中尋找光。它們讓我明白,潛意識並非神祕的黑暗,而是藏在每一次抽卡時閃耀的星光。

圖片來源: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